王如玉,2012级计算机信息与技术学院计科2班学生,出生于南阳市镇平县马庄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因病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如玉从初中起就担起了一家的重担。今年9月,如玉将14岁妹妹接到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在学校附近的飨堂小学办理入学手续,让辍学的妹妹再一次跨入学校的大门。 见到王如玉时,她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一套运动服,扎着短短的马尾辫,背着书包。当笔者问她为什么背着书包时,她平静地回答,采访完还要去上自习。在她身旁有一个小女孩,个头矮小,面黄肌瘦,带着厚厚镜片的眼镜。这就是她的妹妹王如平。姐妹俩都不善言谈,在交谈过程中,姐姐显得拘谨,表情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妹妹不时低头拽着衣角。 当问及边照顾妹妹边学习是否遇到很多困难时,她坚决地回答:“再难也要拼一拼” 。整个采访中,她几乎没有露出过笑容,我们告诉她这个发现后,她浅浅地笑着说到:“我同学都说我是一个冷面人。”或许是家庭生活的原因吧,这个女生很少拥有微笑。笔者一直很好奇,是什么让她决定把妹妹带到自己身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给我们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就是责任。她得知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生活异常艰苦,就觉得自己作为家里的长女,有责任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去南方将患病的父亲接回了老家。经过家里的一番讨论后,她将妹妹接到自己的身边。“我时常感到很愧疚,因为自己现在才承担起抚养妹妹的责任,感觉十分对不起父母。”王如玉愧疚地说。当妹妹描述自己在老家小学里的生活状况时,她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妹妹,几乎快哭出来了,因为这些事妹妹从来没有对自己说。我们问她为什么以前没有告诉姐姐,这位身材矮小的小姑娘沉默了。我们知道,她也是怕姐姐为此而更加担心。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妹妹身材矮小,看起来像是八九岁的孩子。为了给妹妹补充些营养,自己省吃俭用,两个人一天的生活费不足15元。学校考虑姐妹的特殊情况,特别照顾分配了一个宿舍让姐妹俩住。对于学校、师友的帮助,王如玉满是感激,她说,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生活更加难以为继。在姐妹俩宿舍的书柜上放着一个小饭缸,这就是她们两个人的餐具。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详细地写着作息时间表和需要做的事情。如玉说,因为妹妹刚到学校时不太适应,不听话,所以就用这个时间表来约束她,“她才14岁,这么小不上学怎么行?不过现在好多了,放学就知道写作业了。”姐姐讲到这里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关于未来的打算时,如玉显得有些迷茫,她说,自己可能会去某个公司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是去当老师。但是无论自己去哪里,她都会把妹妹带在身边,因为妹妹已经离不开她了。 王如玉做过家教,发过传单,以弥补生活费用不足。计算机学院领导班子得知王如玉的家庭情况后,多次开会研究,专门派人协调解决王如玉同学的生活问题,帮助她自立自强,走出生活的困境。计算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谢蕾、班主任黄式东老师多次向领导和学校反映情况,为她争取了特殊困难补助。班级的同学也慷慨帮助,积极筹款捐资,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这些,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最美的年华里,她却要过早地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让命运之神也为之感动。面对困难,她不畏艰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着“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演绎着“厚德崇实善学敏行”的要义,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着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对于以后的道路,她笑谈“拼一拼吧!”只有拼一拼,才能拼出一片蓝天;唯有拼一拼,才能拼出无限可能! 祝福王如玉姐妹俩一路走好!(稿源:《信阳师院报》441期“争做核心价值观代言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