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案例

时间:2015-04-15 09:23:25来源: 威廉希尔官网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阅读:

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案例

2001年11月2日中午发生的广东工业大学爆炸事件,警方证实为该校教职工的一场化学实验事故所致。三名教职工在此次事故中受伤,另有两名清洁工受轻伤,学生未有伤亡。据悉,事故发生时三名实验人员正在进行该省的重点攻关项目《反相悬浮合成核壳型超强吸水剂中试实验》的实验工作,在面积约30平方米的实验室中,一个高约两米、直径七八厘米的玻璃容器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波及另两个房间,造成约60平方米的建筑物破坏。三名实验人员当场炸伤,其中一名老师全身九成烧伤,2日晚上仍未能脱离危险期;一名老师烧伤60%,经抢救已无生命危险。事发后,当地共出动了近十辆警车、约十辆消防车,历时半小时始将爆炸引起的大火扑灭。警方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爆炸没有造成有毒物质泄漏。

2005年4月,上海某大学一实验室氯气罐发生泄露,造成4人当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为严重。

2005年,北京某高校化学实验室沈同学用圆底烧瓶做合成反应时,她按文献方法中的反应物用量缩小50倍重复进行实验,但反应后补加双氧水时没有减量,仍然按原文献用量加了15ml双氧水,实际只需0.3ml,这样过量的过氧化物在热的情况下和丙酮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导致爆炸。4名同学受伤,3人送北医三院、1人送往校医院救治。

2005年,南京某高校化学楼某实验室,甲醛从一个容量为两三升的反应釜里泄漏,约200名师生紧急疏散,消防车已开到楼下,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睁不开眼,喉咙很难受。

2005年6月21日上午9点左右,苏州大学本部一化学实验室发生事故,正在做实验的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当场被烫伤。一名大一学生在事故发生时正在四楼,听到楼下一声响立刻冲了下来,只见实验室所在的一楼楼道里弥漫着浓烟。“是甲苯。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我赶紧跑到外面。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我的头发颜色就被熏成了灰色。”据事故目击者称,当时实验室里有人正在做实验,好像是用酒精灯在烤甲苯试剂,烤着烤着就出事了。一名研究生介绍说,三楼储藏了很多氢气罐,如果爆炸危及三楼,那事情可就大了。

2005年10月9日上午11时25分左右,中国某大学药学院一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现场1名工人重度烧伤,部分实验设备受损,爆炸现场为一中药提取工艺间。当日上午,实验室安排某合同工人单独进行一种中药的提取试验。该工人在提取操作过程中,未能把冷凝器的冷却水及时注入冷热缸,致使冷热缸内压力过大造成冲料,缸内乙醇冲出容器引发瞬间气体爆炸事故。爆炸造成现场走廊间隔用的铝合金玻璃被整体摧毁,西边墙上及两边的进出口也被爆炸气浪冲破,柜式空调机、灯罩也被破坏。另外,爆炸造成工人脸部、背部和手臂大面积烧伤(经初步诊断为85% 2-3度烧伤)。

2006年,四川某高校化学实验室内正在进行气相色谱实验时,室内的氢气突然发生爆炸。正在做实验的老师杨某被炸死,有2名学生轻微受伤。

2006年,北京某生物技术公司养菌室发生火灾,两人死亡,事故原因为碰翻酒精灯。

2006年3月15日凌晨,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室内的试管、容器等相继发生连锁爆炸,所幸校方及消防部门扑救及时,没有酿成人员伤亡。据了解,事发时,该楼602实验室内正有人在进行实验操作,其间弥散在空气中的混合气体可能和实验室内的冰箱制冷设施发生反应,引起冰箱发生爆炸。存放在实验室内的众多试管、化学品容器等受到波及,相继发生爆炸,并引起燃烧。事故中,实验室窗户被炸碎,天花板也被烈火熏烧成漆黑一片。由于实验室外消防设施布局到位,事故发生后不久,学校人员就搬来灭火器积极自救,同时向消防部门求救。几分钟后,江湾等4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依然可以看到实验室内冒着白色浓烟,空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酸性气味。考虑到发生爆炸燃烧的化学品中含有乙醚、乙醇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消防队员佩戴防毒面具及呼吸设备后冲入现场,通过喷射清水泡沫很快便将实验室内的大火扑灭。随后,消防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全面勘查,并进行散烟排气,将聚集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化学品气体排出室外。在消防人员的现场看护下,学校部分师生迅速清理事故现场。由于扑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6月17日,中国某大学理工学院552幢104实验室,一博士生在精制环氧丙烷(Tb=36℃ )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火灾事故,导致这位博士生受伤。

2008年11月16日,北京某高校食品学院大楼发生火灾,事故原因为酒精遗洒。

2008年,北京某高校化学系实验室,在做实验时不慎引燃乙醚发生火灾。

2008年l2月22日晚,中国某大学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事件经过:学生准备好了原材料,计划进行聚乙二醇双氨基的修饰,将18g左右的端基对甲苯磺酰氯修饰的聚乙二醇和250mL氨水混合,溶解,然后转移到防爆瓶中,将尼龙盖旋紧后,将其放在磁力搅拌器中油浴加热(60℃),准备反应48小时。待温度平稳后,学生将通风橱玻璃拉下,然后离开实验室。直至23日早上接到电话,学生才知实验出了事故。该次事故的原因是:① 夜里加热装置突然失控,导致硅油被不断加热冒出大量烟雾,高温导致防爆瓶承受太大压力而爆裂;② 防爆瓶经过多次使用,承受压力能力降低,导致反应过程中突然爆裂而将传热介质硅油溅出,导致加热器的加热圈裸露在空气中,热电偶测不到目标温度而导致加热圈不断将硅油和周围空气加热,导致产生大量烟雾。

2008年7月,云南某大学一实验室突发化学爆炸,博士面部严重炸伤,左手只留下拇指,右手只有拇指和食指健全,医院曾给伤者下过病危通知。

2008年7月,某科研院所实验室,当事人将多氮化合物的合成产物装瓶保存,有一小块产物粘在瓶口,当事人用不锈钢匙刮下粘在瓶口的产物时发生爆炸,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当事人未佩戴防护眼镜,也未使用其他防护措施,致使一只眼睛的角膜、脸、腹部和手割伤,耳膜受到巨大的爆炸声震伤。

2008年7月11日,云南大学北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5楼510实验室发生化学爆炸,一名刘姓博士生在做实验时被严重炸伤。刘的主治医师介绍,入院时,刘处于时歇性休克状态。经过检查,刘整个颌面部的组织已经糜烂,最大的伤口有4×3厘米,而且深到面部骨头,左手手掌出现毁损伤,只留下拇指,右手手指末节也已毁损伤,只有拇指和食指健全。另外,伤者的颈部、胸部有多处伤口,全身受伤部位还有一些玻璃之类的异物。医生说,刘是在化学物品爆炸中受伤,因此不排除化学物品会对他的身体有影响,医院还需做进一步观察。“应该是在配试剂的时候发生了爆炸!”消防人员推测,当时发生爆炸的实验桌上只存放了一些被炸碎的玻璃容器,并没有用于加热反应的酒精灯、催化反应的支架等其他仪器。

2009年7月3日中午12时30分许,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袁某某发现博士研究生于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211室,便呼喊老师寻求帮助,并于12时45分拨打120急救电话。袁本人随后也晕倒在地。12时58分,120急救车抵达现场,将于某和袁某某送往省立同德医院。13时50分,省立同德医院急救中心宣布于某抢救无效死亡。袁某某留院观察治疗,于次日出院。杭州市公安机关在接到学校的报警后,立即对事件开展调查。经初步调查发现,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师徐某某,于事发当日在化学系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将本应接入307实验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通向211室输气管的行为。莫某某、徐某某的行为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并对其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2009年12月18日下午约4点半钟,中国某大学某院士的化学实验室发生冰箱爆炸且引起着火,幸好扑救及时,未造成大的损失。事故原因分析:估计是冰箱使用年代过久(2004年6月),电路出现故障,已开封使用存放在冰箱内的乙醚和丙酮从瓶中泄漏,导致冰箱内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醚和丙酮气体并达到爆炸极限,冰箱的电路故障引起冰箱内的易燃溶剂产生爆炸。

2009年4月8日半夜,中国某大学一化学实验室的一个烘箱突然发生爆炸。第二天经实验室人员检查,发现爆炸原因是该烘箱由于使用年代比较长,其控温设备在当晚失效,从而使烘箱的温度从设定的220℃上升到250℃。在这样的高温下,放置在烘箱内的水热釜内压力增大,以致发生爆炸。

2010年,兰州某化学实验室,实验员不小心将装有石油醚的玻璃瓶打翻在地,石油醚自燃,引燃了旁边的木头柜,并引燃了与其相邻的仓库。

2010年5月31日晚上11点半左右,中国某大学某实验楼一楼107实验室在做油浴加热过夜实验时,学生长时间离开实验室,因搅拌器使用时间过长,起火燃烧,幸好被正在该楼做实验的其他学生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扑救,而未造成更为严重的事故。

2010年6月9日晚上7时30分左右,某实验室发生一起设备爆炸事故,该次事故的基本情况:某研究生给某分析仪充入氮气,充气若干时间后,该学生离开实验室去二楼,当其返回该仪器旁时,观察窗口(直径约15 cm)的玻璃爆裂,碎裂的玻璃片将该学生右手静脉割破,腹部割伤,致大量出血,其他实验室的同学发现后,立即报“120”送医院抢救。爆裂的玻璃片飞散至室内各处,其中一小块玻璃片高速撞击实验室门上的玻璃,并将该门上的玻璃击穿,可见爆炸的威力巨大。事故原因:(1)操作原因:该学生操作违规。该学生充气后,未将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关闭,就离开实验室去二楼办其他事(约4-6 min),当他返回实验室关闭总阀和减压阀后回到该仪器旁时,立即发生了爆炸。长时间冲气,致使该仪器内的压力高于其最高许可工作压力,观察窗口的玻璃因无法承受此高压而爆裂。这是发生该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仪器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该仪器的观察窗口较大,直径约为15 cm,虽然该仪器主要在高真空下工作,若能为其设置安全防护罩(如设置一个有机玻璃箱,以罩住观察窗口),则可存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人为误操作致过度冲气时而发生窗口爆裂的伤人事故。然而,该仪器的玻璃观察窗口直接面对操作人员,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增加了发生伤人事故的可能性。(3)缺少规范的仪器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存在缺陷,实验室未能给该仪器提供具体、准确的操作指南,如操作顺序、差错警示、充气时间、充气压力等。实验室仪器管理中缺少这种科学的操作指南,会给工作人员违规使用仪器、遗忘操作流程等留下机会。

2010年9月初,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实验室,正丁胺液体喷出,伤研究生的脸部、手,严重伤害。及时送广州市红色字会医院烫伤科治疗,花费1万多元。实验内容:正丁胺的常压蒸馏,球形冷凝管,顶部有一个橡皮塞,注射器针头穿过此塞子,引出气体至另一个盛有硅油的玻璃烧杯中,硅油液封,蒸馏需要隔绝空气。事故原因分析:油浴加热的控温系统不灵敏,温度上冲,针头被堵塞,系统内压力越来越大,以致蒸馏的热溶液喷出,伤害了实验者。

2010年10月21日下午5时许,高分子研究所一实验室,一位博士生做实验,合成石墨烯,对含有合成产物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液进行减压抽滤,滤瓶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玻璃刮破同学左手的静脉等部位,流血不止,酸液飞出,眼睛不舒服,幸好无大碍。

2010年11月24日上午11:30左右,一化学实验室,一位研究生在做实验时,将盛有200-300 mL甲醇的烧瓶挂在铁架台伸出的夹子上,未夹牢固,烧瓶落至通风橱的实验台面上,碎裂,甲醇四处流动,也流进了台面上的一个插座的空隙里,随即燃烧起来。研究生不会使用灭火器,试图用湿布灭火;后由实验楼值班人员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2011年1月3号下午3:30左右,某实验室发生化学爆炸,一位博士生的左眼被严重炸伤。该实验室反应条件严格参照文献,处理反应混合物。实验情况为:2010年12月30日、12月31日上午,进行反应。2010年12月31日下午,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浴中之后,白色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涤滤饼,得到白色粉末产品;滤液倒回原烧瓶。产品称重,计算产率,产率不及文献报道的十分之一。因此将上述烧瓶用真空塞密封后置于-10℃冰箱中,希望能够析出更多的产品。2011年1月1日-2日:放假没做实验。2011年1月3日下午:取出烧瓶,发现析出极少量的固体,考虑将溶剂除去一部分。使用B406实验室旋转蒸发仪浓缩滤液,设置的温度为40℃,旋转时间约10分钟。取下烧瓶,轻轻摇动烧瓶约30秒后发生爆炸。

2011年3月21日中午12时15分左右,某化学实验室一试剂架由于铁质底座锈蚀,且由于安装公司未将试剂架固定于墙上,导致试剂架倾倒,试剂架上多瓶盐酸、氨水等无机酸碱试剂瓶被打碎,无机酸碱漏出,氯化氢与氨气反应形成的氯化铵白烟一度弥漫实验室并扩散至室外。试剂架倾倒的瞬间,幸好无实验人员在现场,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2011年10月,湖南某高校化学实验楼起火,现场火势凶猛,浓烟滚滚,过火面积近790㎡。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水龙头漏水,储藏柜里存放的金属钠、三氯氧磷等遇湿易燃物品遇水燃烧起火。

2011年11月17凌晨4时许,广州暨南大学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火势一度猛烈,所幸未有人员被困,消防员花费一个多小时将火扑灭。据目击者称,凌晨4时40分左右发现实验室起火。据悉,由于实验室和整栋实验楼内,化学实验器材及易燃物品较多,摆放比较密集,火势燃烧的速度极快,大有波及毗邻教室和校内场所之势。据悉,由于实验需要,起火的实验室内设置了直通楼顶的排气管,火势最大时,大火顺着排气管道,一路上蹿到四楼楼顶,更引燃了楼顶的排风机。据透露,室内的过火面积约30平方米,烧毁了大量化学物品,但未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起火原因不排除是因贮藏的化学品所引起。

2012年,中国某大学,3个学院,在3月、5月、8月,相继发生三起实验室火灾事故。其中,2012年8月7日12点15分,实验楼B418发生火情,幸亏及时发现并采取灭火措施,未造成人员伤害。经初步调查,引发此次火情的具体原因为通风橱风扇电机过热引起通风管燃烧。

2013年4月30日上午,一外来施工队在南京理工大学一废弃实验室(平房)拆迁施工时意外事故。事故造成施工人员2名重伤,2名轻伤,其中一名重伤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据学生称,里面有一个炸药库,正在进行拆迁,拆迁时带到了一根电线,而引发爆炸。

201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向记者证实,警方初步查明,复旦大学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晨,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

2014年4月,四川某高校化学实验室化学品泄露,人员被紧急疏散。

2014年12月16日上午10:30左右,某药学院126室(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室)发生了实验仪器爆炸事故。事故造成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系统的2 L萃取罐的密封盖的密封圈损坏、部分压力管线被炸裂、压力表和安全阀被损坏,该实验室房间吊顶、实验室大门等严重损坏,未出现人员伤亡。

2015年4月5日,位于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储气钢瓶发生爆炸,1人抢救无效死亡,1人重伤截肢,3人耳膜穿孔。